儀器儀表產業集群百家爭鳴 應博眾家之長
人氣:1340次發表時間:2014-02-25
2013年,我國儀器儀表制造業主營收入7681.9億元,同比增長14.6%。這份不俗的成績單,更多得益于過去一年自動化、智能化業務市場的大力開拓,以及政府相繼出臺的各項利好政策,如防治霧霾等。去年儀器儀表業發展形勢的穩定向好,似乎讓人看到了更加清晰的未來前景道路。不少地區開始重視儀器儀表的發展,如興建智能儀器儀表產業基地,成為產業新貴。而一些近幾年儀器儀表產業集群領頭老大,在這變幻無常的市場下,似乎失去了曾經的霸主之位。
百億基地遼寧丹東只見入駐不見產出
如果說近幾年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哪個風頭最盛,曾經在儀器儀表領域創下多個全國第一的丹東便是其中之一。遼寧(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基地于2009年4月成立,是省級重點產業基地,位于遼寧沿海經濟帶丹東臨港產業園區內,是近幾年最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研發區以及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的儀器儀表產業集聚區。
根據遼寧丹東政府日前發布的政府報告顯示,2013年該地區預計生產總值完成1117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增長13%。2013年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基地新簽約入駐企業26家。但在去年丹東確定的超150個億的開工項目中,未涉及儀表相關項目。2013年遼寧100個重點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增長15.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5%。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85個,其中,突破千億元的有5個。這讓曾經第二個跨過丹東集群百億門檻的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基地黯然失色。
“只見入駐不見產出”已成為這個百億基地的最大詬病。盲目的招商引資,擴大范圍,再招商,似乎已成為當下很多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儀表產業“大而雜亂,大而不強”的特點,在儀表產業集群上也同樣顯示的淋漓精致。盲目性、同質性、甚至惡意性都將會抵消產業集群帶來的諸多效益。結構調整必然是該基地目前必須上的日程。過去一年,基地也有過騰籠換鳥等剔除落后企業的措施。另外,丹東市政府報告明確指出,2014年地區要重點發展儀器儀表產業基地。至于效果如何,只待產出見分曉。
唯一示范區北部新區名頭大意義小
作為全國三大儀器儀表生產基地之一,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籌建的儀器儀表產業唯一一個“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重慶北部新區,可謂近幾年儀器儀表產業集群的頭牌。2012年,北部新區GDP實現365億元,工業總產值1003億元,其中以儀器儀表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貢獻卓著。而在這貢獻中,中國儀器儀表企業的貢獻卻不那么大。
眾所周知,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一個重要基地。然而,對于中國很多中小企業而言,對于西部,發達的東部更適合他們。入駐重慶的更多是那些有能力去開發西部的外資企業,比如霍尼韋爾、施耐德、ABB等,他們成了基地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基地對外招商引資也逐漸以“世界500強”為名頭。重慶儀器儀表基地就像個貴族,分割開與中小企業的聯系?;卦诎l揮創造巨大GDP的同時,卻喪失了其助力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的初衷?;刂械钠髽I對于在此平臺上的共享互助的積極性原沒有如何增加營收來的多。
不可否認,重慶北部儀器儀表產業基地是一個品牌,大品牌。但是今后能否找回其開創的意義只能看政府可否正確引導。
后起之秀層出不窮呈百家爭鳴之象
除卻重慶、丹東儀表基地老大,一些后起之秀拿出了亮人的成績,使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呈現百家爭鳴之象。
比如,吳忠儀表等領攜的吳忠市,儀器儀表逐漸成為其優勢產業,尤其是近幾年該地區電力能源的開發,給予了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肥沃的土地。寧夏政府也在其政府報告中特別提出吳忠市2014年要重點發展儀器儀表,這在全國各地政府報告中是少有的提到發展儀器儀表產業的省市之一。
又如,由天信儀表等領攜的溫州蒼南,在2013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尤其是蒼南憑借自身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推動著中國儀表制造業走出過門,走向國外市場。其中蒼南靈溪儀器儀表產業園在去年前十月,以71家儀器儀表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6.23億元。
切勿優勢變劣勢應博眾家之長
有人說21世紀是產業集群支配的經濟時代。但從集群的整體水平上看,我國絕大部分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尚未發育成熟。
目前關于如何發展產業集群,國內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產業集群完全是自發形成的,政府不應干預;另一種觀點認為,政府可以遵循集群發展的規律,促進產業集群快速而健康地發展。由于對產業集群發展中政府的作用不明確,現實中一些地方對當地產業集群,或者疏于管理和引導,導致產業布局零亂,企業“遍地開花”;或者完全由政府主導集群建設,大興土木建園區,而進園企業卻寥寥無幾,有的雖有企業入園,卻并未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區,沒有體現出專業化效益。
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易大卻難強、產業鏈不完善等等都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缺陷。這讓原本以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競爭力,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為目的的產業集群陷入了低層次惡劣競爭的市場環境中。
當下,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展現出的百家爭鳴之勢,或許可以給本產業帶出良好的模范效益。俗話說,博眾家之長,補一已之短。產業集群的形成本就不是一蹴而就。如何加強規劃引導、優化產業布局、推進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聚等等,并最終達成產業集群所應該產生的產業優勢,是當下及未來仍然需要不斷探索的道路。
百億基地遼寧丹東只見入駐不見產出
如果說近幾年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哪個風頭最盛,曾經在儀器儀表領域創下多個全國第一的丹東便是其中之一。遼寧(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基地于2009年4月成立,是省級重點產業基地,位于遼寧沿海經濟帶丹東臨港產業園區內,是近幾年最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研發區以及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的儀器儀表產業集聚區。
根據遼寧丹東政府日前發布的政府報告顯示,2013年該地區預計生產總值完成1117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增長13%。2013年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基地新簽約入駐企業26家。但在去年丹東確定的超150個億的開工項目中,未涉及儀表相關項目。2013年遼寧100個重點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增長15.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5%。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85個,其中,突破千億元的有5個。這讓曾經第二個跨過丹東集群百億門檻的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基地黯然失色。
“只見入駐不見產出”已成為這個百億基地的最大詬病。盲目的招商引資,擴大范圍,再招商,似乎已成為當下很多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儀表產業“大而雜亂,大而不強”的特點,在儀表產業集群上也同樣顯示的淋漓精致。盲目性、同質性、甚至惡意性都將會抵消產業集群帶來的諸多效益。結構調整必然是該基地目前必須上的日程。過去一年,基地也有過騰籠換鳥等剔除落后企業的措施。另外,丹東市政府報告明確指出,2014年地區要重點發展儀器儀表產業基地。至于效果如何,只待產出見分曉。
唯一示范區北部新區名頭大意義小
作為全國三大儀器儀表生產基地之一,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籌建的儀器儀表產業唯一一個“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重慶北部新區,可謂近幾年儀器儀表產業集群的頭牌。2012年,北部新區GDP實現365億元,工業總產值1003億元,其中以儀器儀表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貢獻卓著。而在這貢獻中,中國儀器儀表企業的貢獻卻不那么大。
眾所周知,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一個重要基地。然而,對于中國很多中小企業而言,對于西部,發達的東部更適合他們。入駐重慶的更多是那些有能力去開發西部的外資企業,比如霍尼韋爾、施耐德、ABB等,他們成了基地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基地對外招商引資也逐漸以“世界500強”為名頭。重慶儀器儀表基地就像個貴族,分割開與中小企業的聯系?;卦诎l揮創造巨大GDP的同時,卻喪失了其助力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的初衷?;刂械钠髽I對于在此平臺上的共享互助的積極性原沒有如何增加營收來的多。
不可否認,重慶北部儀器儀表產業基地是一個品牌,大品牌。但是今后能否找回其開創的意義只能看政府可否正確引導。
后起之秀層出不窮呈百家爭鳴之象
除卻重慶、丹東儀表基地老大,一些后起之秀拿出了亮人的成績,使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呈現百家爭鳴之象。
比如,吳忠儀表等領攜的吳忠市,儀器儀表逐漸成為其優勢產業,尤其是近幾年該地區電力能源的開發,給予了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肥沃的土地。寧夏政府也在其政府報告中特別提出吳忠市2014年要重點發展儀器儀表,這在全國各地政府報告中是少有的提到發展儀器儀表產業的省市之一。
又如,由天信儀表等領攜的溫州蒼南,在2013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尤其是蒼南憑借自身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推動著中國儀表制造業走出過門,走向國外市場。其中蒼南靈溪儀器儀表產業園在去年前十月,以71家儀器儀表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6.23億元。
切勿優勢變劣勢應博眾家之長
有人說21世紀是產業集群支配的經濟時代。但從集群的整體水平上看,我國絕大部分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尚未發育成熟。
目前關于如何發展產業集群,國內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產業集群完全是自發形成的,政府不應干預;另一種觀點認為,政府可以遵循集群發展的規律,促進產業集群快速而健康地發展。由于對產業集群發展中政府的作用不明確,現實中一些地方對當地產業集群,或者疏于管理和引導,導致產業布局零亂,企業“遍地開花”;或者完全由政府主導集群建設,大興土木建園區,而進園企業卻寥寥無幾,有的雖有企業入園,卻并未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區,沒有體現出專業化效益。
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易大卻難強、產業鏈不完善等等都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缺陷。這讓原本以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競爭力,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為目的的產業集群陷入了低層次惡劣競爭的市場環境中。
當下,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展現出的百家爭鳴之勢,或許可以給本產業帶出良好的模范效益。俗話說,博眾家之長,補一已之短。產業集群的形成本就不是一蹴而就。如何加強規劃引導、優化產業布局、推進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聚等等,并最終達成產業集群所應該產生的產業優勢,是當下及未來仍然需要不斷探索的道路。